柳思灵谢晏清全文免费(穿越后我在爹爹上班路上卖鸡蛋饼)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柳思灵谢晏清全文免费)
无论作价几何,自己都愿意出。只是还未张口,柳思灵又继续说了下去。 “张大人,我们也知道这两张方子对于华朝意味着什么。” “因此,我们愿意将这法子献与圣上,发挥它们该有的作用。” “好!好!” 张宏英听完十分感动,只是想了想仍旧开口道: “我会向圣上据实说明这玻璃和炕的由来,你们有什么想要的。” “只要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定可以帮你们争取到。” 柳思灵见时机到了,连忙将柳思明拉到身前,开口说道: “这本是利国利民的事情,我们柳家原也不该要什么赏赐,只是晚辈斗胆,有一个请求。” “晚辈的哥哥柳思明,正是研制出玻璃和盘炕之法的人。” “哥哥他虽于读书一道上天分不高,却在这些工匠之事上颇具天赋。” “我们柳家只希望,若是有朝一日哥哥有幸考中功名,他能够去工部任职。” “好发挥所长,继续为华朝发光发热。” 张宏英本以为,柳思灵会借机给自己的兄长谋个一官半职,亦或是为柳家要些丰厚赏赐。 不料对方只是想在科举考中之后能够到自己擅长的岗位任职。 心中不免对柳家人又高看了一眼,竟暗下决定以后要指点一番柳思明的功课。 助他早日金榜题名,此为后话。 当下张宏英只是回应对方道: “尔等放心,我定会在圣上面前多多美言,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而后又问了柳思明几句玻璃和盘炕的细节。 ![]() 只见柳思明一一解答得专业细致,逻辑紧密,心中对柳思明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详细了解完这几样东西后,张宏英才将心思放到了面前的茶水和点心上。 因着是下午,并非饭点。柳思灵只是将卤味打包好给张伯,好让张宏英回府再细细品尝。 桌子上只放了正山小种并四色点心:茶叶鹌鹑蛋、曲奇饼干、酥炸小麻花、酸枣糕。 今日给张宏英准备的是红茶,都说甜配绿、酸配红。 红茶本身口感浓厚,香气十足。喝红茶需得吃一些偏酸的小点心,将甜与酸糅合。 方能让这滋味更加丰富有趣,于是柳思灵就准备了这酸枣糕。 酥炸小麻花和曲奇饼干是上辈子柳思灵围炉煮茶时候的最爱。 这次盘炕的时候顺便让柳思明在食肆内砌了一个小面包窑,以后一些烤制的食品都可以在食肆内制作了。 茶叶鹌鹑蛋则是茶叶蛋基础上的升级。柳思灵上次观察到张大学士似乎独独偏爱茶叶蛋。 于是这次用鹌鹑蛋代替鸡蛋,做了这一味茶叶鹌鹑蛋。 鹌鹑蛋相较于鸡蛋体积更小,也更易入味儿。吃起来一口一个,比之鸡蛋更适合佐茶。 果然张宏英对于这鹌鹑蛋是情有独钟,第一个就拿起了这茶叶鹌鹑蛋。 吃完一个鹌鹑蛋,再喝一口茶,好不乐哉。 吃完鹌鹑蛋,他又尝了尝其余的茶点,每一个都有不一样的滋味。 再配合着茶水,竟是比平日里自己单饮茶还要强上许多。 当即吃了个尽兴,吃罢随即说了一声,“纸来!” 竟是挥笔写下“解忧食肆”四个大字。 遒劲有力,见之忘俗。 第29章 殿中献宝 那日的张宏英茶点用的十分香甜。 晚间回到家中后,又想起张伯还拿了一袋子卤味。 连忙唤张伯将卤味拿出,继续吃了起来。 果然如那天在翰林院闻到的味道一样,香辣麻爽。 吃饱喝足后,张宏英越发觉得这柳家真个个都是妙人。 柳思灵心思灵巧进退得宜,柳思明眼明心亮逻辑缜密,唐如雁气质娴雅落落大方。 柳云山……嗯……柳云山也是个人。 第二日一早,张宏英便拿着连夜写的奏折。 并昨日从柳家拿回的那一小块玻璃进宫递了觐见折子。 宫人见是张大学士,连忙进入内宫禀报。 可巧今日皇帝并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不过一会儿功夫,就有人前去请张宏英入内。 张宏英跟着内侍进入殿内时,皇帝李玄徽正在练字。 当今圣上李玄徽,今年不过刚至而立。 已登基十载,正是精明强干的时候,是个励精图治的明君。 李玄徽还有个一母同胞的长姐,如今的定国公主李若仪,其余兄弟姐妹则都是同父异母。 这张宏英已是两朝元老了,李玄徽见张宏英已到,待他行礼毕就赐了座。 只见张宏英也不啰嗦,直接从怀中掏出了那块玻璃让内侍递了上去。 李玄徽这时还以为是南诏琉璃。 心想不过是一小块琉璃,虽说价值不菲,宫中又不是没有。 为何张大人要这般郑重其事地递上来。 及至玻璃到了跟前,李玄徽才发现这玻璃竟是通透无比。 若是放在水中,几乎就要化开了似的。 这才来了兴趣。 “张大人,这可是南诏国新产出的琉璃?品质竟如此优秀。” 张宏英见李玄徽果然误会了,站起身解释道: “禀圣上,此物名叫玻璃,和琉璃乃是两种不同的物件。” “哦?南诏又有新鲜东西了?” 李玄徽一面将玻璃对着光线看了看,一面漫不经心地说着。 “不,这是微臣昨日在一家食肆中看到的,是我们华朝自己生产的玻璃。” 张宏英道。 李玄徽听到华朝,自己生产几字,手中的动作一顿。 复又仔细看了看手中的玻璃片。 “我们自己生产的?我们竟也有了此等技艺?” “甚好!有了这工艺,日后我朝再也不用花大量金银向那南诏购买琉璃了。” 张宏英见李玄徽十分高兴,又补充道: “这玻璃可不像琉璃一般,只能制成小的工艺品而大件难得。” “微臣昨日在那间食肆里看到,他们将玻璃用在了窗户上,替代了油纸。” “用这玻璃做窗户,不仅更能遮风挡雨,屋内还一直亮堂堂的。” “怕是每日的烛火都要省下许多。” 原来时下的华朝都用油纸糊窗,虽也能遮风挡雨,但透光性差。 每当阴天时屋内就总是更加暗沉。 若是需要看书写字,还需要再多添一盏油灯。 原本李玄徽只以为张宏英发现了琉璃的替代品。 没想到这玻璃还有这么大的用处,听罢不免坐直了身子。 “当真?这玻璃制作成本如何?” 张宏英回道: “千真万确,昨日微臣在屋内坐着,只觉得同室外一般敞亮。” “微臣自己都不敢相信,看了又看。” “这玻璃制作成本也不高,只需要石英砂、石灰石等烧制即可。” 听到张宏英的话,李玄徽愈发高兴。 “好好好,这是哪家食肆,是哪一位工匠做出的,朕要重重赏他!” 张宏英继续说: “此人发明的还不止这一项,昨日我在那食肆内,还看到了他新做的一物,名为炕。” 说罢,又从怀中拿出了昨日画好的火炕示意图奉上。 “这盘好的炕烧起来只觉暖意十足,再寒冷的冬日也不怕的,无论是坐或睡在其上都无比舒适。” “最关键的是,这炕并不需要用炭来烧,只需要加入秸秆、柴火等就可以保持温度。” 李玄徽虽说自小在宫中长大,锦衣玉食,却也是听太傅说起过这民间疾苦的。 再加上他自己又立志要将华朝治理得国富民强,自然对穷苦百姓也多加关注。 此刻听张宏英如此说,几乎是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意义。激动地站起了身,开始询问这盘炕的细节。 张宏英一边回答一边心想,还好自己昨日料到圣上定会对这炕感兴趣,多问了几句。 不然今日好些问题定是回答不出。 李玄徽越问心中越是欣喜。听张宏英的意思这炕已经有人用上了,技术可谓是已经成熟。 只要能在寻常百姓家中推广下去,定能于寒冬中解万千百姓之困。 待到问完关于这炕的问题,李玄徽方才想起,张宏英竟还未说是哪一位能人巧匠发明的这两件。 于是又出声催促询问。 张宏英这才回道: “发明这些的,说来也不是别人,正是微臣手下之人,柳编修的儿子柳思明。” 听到这个名字,李玄徽竟对柳家有一丝印象。 “可是那做柳记鸡蛋饼的柳编修家?” 张宏英也惊讶皇帝竟然对柳编修和柳记鸡蛋饼有所耳闻。 想到这些日子自己吃了柳家那么多美食,当即答道。 “正是,这柳编修的一双儿女都生的甚好。” “儿子柳思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