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菊花自己也会打算盘,只是慢了点。
她又重新打了两遍。
可惜再怎么打,该是多少就是多少。
四大爷见她默不作声,知道她这是承认了,便说:“这都是概算,但是差不多也能说明老三没有拖累你们家。”
“如果真要把老三一家子分出去,也成,但是分家费必须要公平给到了。”
杨菊花半晌,才慢吞吞地掏出一个小布包,里头都是钱票:“家里还剩下一百块,分老三家二十,其他锅碗瓢盆带够他们一家三口的。”
陆建民见她果然不提九百块钱的事,也没多失望。
他本来也不想打那个钱的主意,只说:“还有粮食。”
其他锅碗瓢盆都是个啥啊,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快九月份,双抢刚过,分下来的粮食都在杨菊花手里。
不给他们分粮食,是想让他们一家三口饿到明年吗?
杨菊花磨磨蹭蹭,很不情愿的样子。
四大爷直接拍板:“那就分二十,粮食给够老三家这一年干的工分对应的,另外再补贴两百工分的。”
“还有锅碗瓢盆,锅家里没有,贴十块出来给老三家买一口锅。后院养的三只鸡分一只出来,自留地的菜也分三分之一……建国、建军、英红,你们三个没意见吧?”
锅啊鸡啊菜啊,那本来都是乡下人才要的,三人当然没有意见。
杨菊花和刘翠芬倒是有意见。
但是四大爷处事最是公正,她们也不好开口。
其实最重要的是,那九百块钱一分也没给出去。
杨菊花又说:“养老钱……”
“按照村里的标准,等你们六十岁了,老三家一年给够二十块钱。”
“我没问题。”陆建民连忙说。
兴奋的情绪溢于言表,只恨不得立刻写下切结书。
四大爷收起算盘,铺开一张纸:“那行,就这样。”
“等……等等,四姥爷。”
却是一直没开口的许玲玲,一胳膊肘撞向陆建国:“我们建国也有话说。”
陆建国硬着头皮,结结巴巴地说:“我们家,我们家也分出去。”
杨菊花怒了:“老二你掺和啥?人家都说了,家和万事兴。你是想让我没脸见人吗?”
四大爷却没反驳,而是先写完陆建民家的切结书,才问:“说说怎么想的。”
陆建国越说越顺溜:“我八岁读书,十七岁初中毕业,小学一年学费六块,没买过书。初中十块也没买书……差不多十七岁到现在三十一岁一共十四年,每个月给我爸妈各五块钱……算下来一共给了一千六百八十块,每年过年还额外给五十块的孝敬钱……”
“平时我在大队不上工,可也没吃过家里的粮食,最多逢年过节吃一顿饭。另外还有钱票也时常给,不过这个不好算。只有一个,小弟小妹要的收音机,我给了张收音机票,这个难得一点。”
“四姥爷,我也想分出去,我不要我爸妈的钱和东西,就想单独一个户口,养老钱照老三家的给。”
陆微尘一算,明白了。
原来这位才是最大的冤大头。
毕竟她爹娘脑子活,又豁的出去脸,绝不让杨菊花占一分便宜。
二伯却不一样,本身常年不回家,在村里人看来就不占理,可不得补贴多多的钱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攒下来,真是一笔大数字。
四大爷听着,指着那小布包里的一百块钱问杨菊花:“两千多块钱,你就攒了这么点……算了。”
他看了眼旁边神游的龙凤胎,又叹口气。
恨铁不成钢地对陆老头说:“持家不均,有今日也是应该的!”
这话就说得狠了。
农村尊重长辈的风气非常浓厚,眼看着其他长辈都露出不赞同的表情,其中一个还抄起拐杖抽了陆建军一下,杨菊花哪里还敢开口。
四大爷便道:“那就照老二说的办。”
“还有,老三你等会去大队要条子进公社挪户口,挪完户口再批宅基地,新屋子盖好之前就先住在原地方。”
“吃饭的锅分开,自己家煮自己家的,粮食之类也都先分走,自留地的菜划三分之一,今年就先这样,明年再开新地。”
他说着,又写了陆建国家的切结书。
随后眼盯着分粮食,粮食到陆建民手上,才放了心。
临走时还夸了陆微尘一句:“真机灵,嘴皮子和你爹一样能翻腾。”
父女俩如出一辙,都露出傻笑。
四大爷也笑着摇摇头。
其他长辈离开时也都只给陆建民家打招呼,有的还逗逗陆微尘。
他们现在看到福宝,就忍不住对比这同龄的孩子的模样。
福宝明显胖了一大圈,可不是,每天营养那么充足。
一想到这茬,长辈们就心情复杂,谁没有被区别对待过呢?当然都知道那滋味不好受。
便自然不愿意去看被偏心的那个了。
等人走干净,陆建国说:“妈,没事我就先……”
“滚滚滚!”
长辈一走,杨菊花就支愣起来,进屋一盆水泼进院子里,差点泼到陆建国夫妻俩身上。
她破口大骂:“你当你的上门女婿去!我就当没生过你这个儿子!”
结果陆建国从兜里掏出钱:“这是今年的养老钱……”
杨菊花一把就要了过来,转身抱着福宝,一边进屋关门一边还说:“福宝以后可不能当那丧良心的……”
哐当——
堂屋门关上了。
陆建国有些无奈。
许玲玲安慰他:“行了,你问心无愧就行,别管你妈怎么说。”
陆建国当然是问心无愧的。
陆建民看着,道:“二哥你等会,我去大队部批条子,咱们等会一起走。”
去城里和公社顺路。
陆建民动作很快,当天就转了户口,还要了宅基地。
专门挑的靠着后山,距离老陆家有半个村子那么远。
老陆家分家的消息传了出去,不知道哪个缺德鬼还专门事无巨细地把陆建国给出去钱强调了一遍又一遍。
完了面色夸张地说一句:“你猜怎么着,两千块钱,那杨菊花就只攒了一百!”
老陆家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了村里的谈资。
小说《一家都是炮灰?她靠科研逆天改命》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本微语录为铁扇美文网微语录频道现代诗歌提供,版权归原作者 洛非文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